高新(滨江)分中心2020年工作大事记系列之三 深化“阳光评审”机制
2021-01-27 10:35
高新区(滨江)分中心着力以电子化交易撬动交易监管数字化转型,进一步理顺招投标市场主体权责关系,减少开评标人为因素干扰,确保数字化公共资源交易更公正、规范、高效。自2019年实施“阳光评审”工作以来,不断在原有机制的基础上拓展深化,赋予其阳光新内涵。据统计,“阳光评审”实施以来,专家评审时间平均延长了20.4%,专家评分偏差平均缩小了14.23%,项目平均最大偏差降低了15.99%,有效避免了评标专家打“人情分”、打分畸高畸低等情况发生,对专家评审环节进行了有效监督,提升了评标质量和交易公信力。
一是设立评标直播“玻璃房”。9月2日,将“阳光评审”与“e见证”数字开标直播相结合,完成浙江省政府采购首例“阳光评审”掌上评标直播。通过“e见证”数字评标直播间的“玻璃房”里展示交易流程,倒逼招标人、代理机构等交易参与者严格标准执行“不见面”交易的开标流程、开标管理等,促使工作人员更加注重规范操作流程,有效发挥异常情况处理机制的作用,提高工作人员业务处理能力,规避廉政风险,进而保障电子化交易的规范、高效,深入打造公共资源交易“阳光房”,该举措受到招投标人的一致认可与好评。二是远程联动助力异地评标。高新区(滨江)作为全市远程异地多点评标试点城区,于7月6日完成主城区首批采用远程异地评标模式的项目评标工作,标志着远程异地评标工作正式在我区落地。远程异地评标打破了空间地域限制,实现了多地硬件资源和专家资源共享,丰富专家资源,提高评标质量,降低评标成本,更有效规避评标专家关联项目的廉政风险。三是严把评审细节管理。提升评审区域硬件配置,开设评审监督专区、专家出入专用通道,加强专家名单保密管理,严格执行专家名单解密操作,明确“阳光评审”纪律要求,规范评审现场操作流程,杜绝关系人提前接触专家现象。同时中标公告公布每个专家对各投标人的技术商务资信评分及总分,由各投标参与方进行社会公开监督。

杭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高新区(滨江)分中心
通讯员:俞一帆
2021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