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简讯
杭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2020年上半年国企综合类项目交易情况分析报告

2020-09-07 10:35

一、交易简况

上半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国企综合类项目交易积极落实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克服疫情影响,加速推进复工复产,交易运行稳健,各项交易业务数据再创新高。据统计,进场发布招标公告166个,共组织实施开标160场次、评标135场次,两者分别同比增长33.33%28.57%。成交项目133宗、成交金额9.64亿元,两大主要交易数据分别同比增长30.39%57.57%


进场(次)

开标(次)

评标(次)

成交项目(宗)

成交金额(亿元)

2020年1-6月

166

160

135

133

9.64

2019年1-6月

143

120

105

102

6.12

同比增幅

16.08%

33.33%

28.57%

30.39%

57.57%

其中,地铁类进场项目85个,同比减少1.16%;成交项目62个,占总成交项目数的46.62%,同比增长24.00%;成交金额6.59亿元,同比增长36.44%。

具体比较分析如下:

1、项目所属、项目进场数、项目成交情况

项目所属

项目进场(个)

同比

成交项目(个)

同比

流标率(%)

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85

-1.16%

62

24%

25.30

杭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49

63.33%

36

44.00%

26.53

杭州市钱江新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1

-80.00%

2

0%

0

杭州汽轮动力集团有限公司

1

/

0

0%

100

西湖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1

/

2

/

33.33

杭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17

54.55%

15

15.38%

11.76

杭州(市)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

0%

2

0%

0

杭州市商贸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3

0%

8

166.67%

0

杭州市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

100%

1

0%

0

杭州市运河综合保护开发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

0%

5

-16.67%

0


总计:166个

16.08%

总计:133个

30.39%

22.22

备注

2019.12.20<公告发布时间<2020.6.29期间统计

2019.12.18<中标公示时间<2020.6.29期间统计


2、纳入市国资委监管企业的进场项目成交情况

项目所属

成交项目(个)

成交项目占比(%)

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62

46.62

杭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36

27.07

杭州市运河综合保护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

3.76

杭州市钱江新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

1.50

杭州(市)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

1.50

杭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15

11.28

杭州汽轮动力集团有限公司

/

/

杭州市商贸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8

6.02

西湖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2

1.50

杭州市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1

0.75

杭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

杭州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

/

/


总计:133个


3、进场交易项目类型情况

进场项目类别

进场项目(个)

分组占比(%)

进场项目占比(%)

服务

中介服务:审计结算10个、评估评价9个、招标代理6个、检测预测7个、规划设计10个、技术咨询1个、培训2个

45

57.83%

27.11%

物业服务:保洁洗涤7个、物业管理4个、保安服务17个

28

16.87%

委外维保服务

13

7.83%

保险服务

8

4.82%

印刷、出版服务

1

0.60%

租赁服务

1

0.60%

货物

专用设备:安保设备3个、网络设备2个、交通设备10个、物流设备1个、给排水设备1个、炊事设备6个、变配电设备2个

25

41.57%

15.06%

专用物资:线缆2个、绿化养护材料2个、电动工具1个、劳保用品9个、标识标牌1个、窗帘1个

16

9.64%

通用设备:电器设备7个、办公设备1个、通信设备3个、汽车2个、船舶1个

14

8.43%

家具

6

3.61%

商业软件

5

3.01%

服装

3

1.81%

工程

土壤修复

1

0.60%

0.60%

总计:

166


4、进场项目委托招标代理情况

进场交易项目(个)

委托招标代理的进场交易项目(个)

进场项目代理比重(%)

166

163

98.19%

二、情况分析

上半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克服新冠疫情影响,保障交易业务的开展。配合市国资委修订《工作指引》和《交易目录》;以招标文件范本编制工作为抓手,不断推进综合交易招标投标规范化、标准化;不断推进业务创新,研究探索综合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建设;扩大实施国企综合类项目取消报名工作;做好“国有企业非生产经营性货物服务采购评标专家库”的增聘;进一步加强与地铁采购工作部、市运河集团等市属企业业务交流,同时在推行落实相关政策前提下,积极稳妥地安排好招投标活动各项现场服务,促进市属企业加强监管力度和风险防控,有效保障国企综合类项目有序、规范进场交易。具体分析如下:

(一)主要特点

1、交易运行稳健有序。从各项交易统计数据看,上半年,国企综合类项目交易取得新的突破,整体量价齐升,进场项目数、成交项目数、成交价等主要数据同比分别增长16.08%、30.39%和57.57%,均创下历史新高。(1)交易数据不平衡情况进一步改善。地铁集团和非地铁集团成交项目占比分别为46.62%、53.38%,从增长率看,非地铁集团进场项目数、成交项目数、成交价同比快速增长42.11%、36.5%和136.53%,而同期地铁集团这三项数据则为-1.16%、24%和36.44%。2)积极承接众多新增门类项目。从项目分类来看上半年新增汽车租赁、经济责任审计、工程造价结算、资产评估、前期规划设计、检测预测、ppp项目等门类。从交易目分类看,服务类项目占比已经超过货物类项目;中介服务、物业服务、专用设备、专用物资类项目招标占比增长明显。3)目录外项目有序进场。如承接地铁80万以下小型项目6个、市运河集团招标的杭钢遗址公园土壤修复工程系列项目等。

2、国企综合类项目取消报名实施范围扩大。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努力践行“改善营商环境”、“最多跑一次”、的服务理念,积极做好平台各方主体相关工作的对接,优化梳理取消报名后相关流程,确保国企综合类项目取消报名工作的顺利进行。5月18日起除评估、审计、保险项目外全面取消报名。初步统计,上半年成交项目133个中,取消报名成交项目数量68个,占比50.75%。

3、综合交易各方主体行为进一步规范。上半年招标人、监管部门见证交易现场的到位率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地铁、城投、交投等“进场项目大户”自觉履行项目进场备案和过程监管职责,及时处置各类问题。招标项目委托代理率达到98.19%,保障了项目招标的专业性、规范性。所有综合交易投标人均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体库”办理登记入库,并经评标委员会进行资格审查,确保投标人合法、合格。上半年综合类项目投标人数最高30余家,平均为7.6家,整体处于合理竞争状态。

4、评标专家专业队伍进一步扩充。国资委专家库于2018年6月启用之初共481名,2019年又增聘地铁行业类专家196名,今年为进一步增加平台综合交易项目的专家资源配置,又通过为期一个月时间新征聘27个专业门类共470名专家。其中服务、货物专业人数近似各占一半,物业服务、维修维护、中介咨询服务、家具、起重装卸设备、给排水设备等前6大门类专家人数占比分别为22.0%、12.7%、10.9%、8.5%、5.9%、5.1%,基本可满足当前项目评审专业需求。

(二)存在问题

1、国企综合类项目进场有待规范。按照市国资《工作指引》,市属企业项目按备案程序进场受理,备案质量将直接影响招标成功率。1)目前市属企业项目招标文件版本不一,备案质量参差不齐。仍旧存在以盖章代替备案、未能真正把好招标文件“审查关”等情况。2当前的《交易目录》有待完善。一是超出目录范围,项目实际门类纷繁复杂,如“劳务培训服务、公交船舶、工业电器”等无法在目录中找到明确类目;二是目录义不明、存在争议,如“信号系统”属“通信设备”还是“交通设备”、“抢险设备”属“安保设备”还是“消防设备”等等,往往在进场受理核准过程中难操作和把握,也影响数据分类统计。

2、市属企业监管力度有待加强。市地铁集团自采用“地铁采购工作部”模式进场交易以来,无论从前期招标计划、项目备案、招标文件审查,还是到进入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后的过程监管,均已实现人员、程序“双到位”。同时,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还建立定期抽查制度,进行查漏补缺,加强风险防控。除地铁集团外,项目进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多家市属集团企业各自监管的方式、标准不统一,对项目进场后的过程监管到位率也相对薄弱,存在“同体监管”现象,直接影响监管效果。另外,对《目录》外进场新类型项目,目前除签订一纸《进场协议》外,也缺乏更多有效的监督手段。

3、代理企业及从业人员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从上半年数据统计情况看,参与项目代理企业共33家,代理业务量居前两家分别是建经投资咨询公司和浙江省成套招标代理公司,代理项目数分别为57个、32个,两家代理量合计占比达到53.29%,其余绝大部分代理企业业务量较为零星、分散。因代理企业及从业人员门槛较低,整体素质良莠不齐,造成风险防控压力增大;部分招标代理人员更换频繁,交易业务生疏;特别是编制招标文件质量不高,造成项目流标率高达22.22%,约每5个项目就有1个流标,直接影响招标效率。

    4、评标专家评标水平有待提升。项目评审质量直接关系项目招标结果,评标专家是项目评审的关键因素。综合交易项目评标已全面启用“市国资委评标专家库”,但专家缺乏正规的评标业务和纪律的专项培训、不了解综合交易业务特点,实际评标中专家素质、评审水平参差不齐,评标专家工作失误时有发生,直接影响评审质量。

(三)相关建议

1、持续推进综合交易制度建设。继续配合市国资委修订完善《工作指引》和《交易目录》,不断推进交易服务和监管流程的制度化、标准化,有效规范国企综合交易进场招标投标活动。进一步优化《目录》结构,提升可操作性,在兼顾灵活的原则上更好适应众多新门类项目招标需求。

2、进一步加强交易业务监管力度。(1)促进市属企业对进场招标项目的监督管理工作。加强与市属企业的业务沟通,明确进场规则,合理安排招标计划,落实监督人员和措施,强化招投标全过程的风险防控,切实履行市属企业的监督管理职能。2)加强对代理公司及从业人员的监管。专门制订针对综合交易项目代理企业的场内管理规则,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实现“优胜劣汰”。3)加强对评标专家的管理力度。“国资委评标专家库”专家进行评标业务和纪律的集中培训,建立评审质量评价机制,配合国资委加强违规专家的处罚力度,不断提高专家质量和评审水平。

3、进一步规范交易业务流程。(1)研究推进综合交易全流程电子化系统建设。从系统性角度思考,全面梳理和规范业务流程,研究建立综合交易线上全流程电子化系统,以满足“后疫情”时代和改善营商环境的需求。2)推出招标文件范本标准化格式。建立“招标文件范本编制工作小组”,完成综合交易项目招标文件的标准化范本编制并推广应用,促进招标投标流程规范化、标准化,减少项目流标率,提高招标效率。3)规范开标评标现场见证服务流程。结合信息系统建设,合理梳理开标评标现场见证工作流程,确保现场各方主体各司其职、行为规范。